《觉醒年代》幕后故事:亏本拍摄与演员的敬业精神

《觉醒年代》二刷完毕,热血难凉

有观众说,不敢确定以后是不是还会有如此精彩的作品,但可以肯定的是,《觉醒年代》是近些年最优秀的电视剧,没有之一。

毫不夸张地说,但凡看过《觉醒年代》的观众,大多都会给出满分的评价。

总投入超出预期的三分之一,剧火了但剧方却亏本

答案是:《觉醒年代》不仅没赚到钱,而且还亏了本。

首先这部剧涉及的演员非常多,虽然演员们没有一个是流量明星,但演员的总数大,总价自然也就不会低。

其次,剧中搭建的场景实在是太费钱了。剧组搭建的300个场景中,光是复建北大红楼就花费了总投资的三分之一。

根据总制片人刘国华的说法是,北大红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剧组想要进去实景拍摄是肯定不可能的。

为了拍摄效果逼真,那就只有1:1再建一座红楼。

出于对经费的考虑,剧组只重建了红楼的一楼,电视剧中呈现的红楼全景是通过特效来完成的。

虽然只有一层楼,但是复刻版的红楼中,小到一张报纸、一盏台灯,大到楼内的装饰摆设,全部都和历史上的北大红楼一模一样。

所以导演张永新才有底气说“我们真的做到了以假乱真,我们的场景禁得起任何镜头的拍摄。”

演员们的敬业与专业

扮演李大钊的演员张桐直言接到剧本邀约的第一反应是不想演,拒绝了导演的好意。

因为李大钊这个人物距离他的生活太远了,他没有信心去演绎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。

是导演张永新亲自打电话和他详谈,以及演员于和伟帮助他找人物方向,张桐才有勇气接了这个角色。

之后他阅读了大量的史书典籍,尽可能地去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经历。

也正是有了充足的准备工作,张桐饰演的李大钊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。

编剧龙平平,导演张永新:最大的功臣

最后还有《觉醒年代》最大的功臣:编剧龙平平,导演张永新。

也许很多人知道,《觉醒年代》是编剧龙平平写了六年的原创作品,中途他也数次改稿,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恒心和决心,恐怕他也很难完成这部伟大的作品。

谈到创作初衷,龙平平表示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不认识延年乔年等英雄先烈。

这部作品,他就是想让年轻人都知道他们,不能忘了他们,要永远地纪念和缅怀他们,以他们为榜样。

总而言之,《觉醒年代》的成功是因为:编剧龙平平的决心,演员们的真心,以及导演张永新的匠心。

THE END
<<上一篇
下一篇>>